就像帶孩子一樣,書看的越多,越讓人害怕。不研究還不知道,一深讀發現,馬最容易出狀況的地方通常是馬蹄,而進來已經開始流行所謂的Barefoot而不是穿馬鞋,第一次聽barefoot我還真聽不太懂,什麼叫barefoot?原來barefoot就是不幫馬釘馬蹄鐵,讓馬蹄回到自然的狀態,這樣的馬活的更久、更快樂,也減少了很多的病痛。原本以為馬鞋是理所當然的我,突然注意到其實Billy是barefoot,所以barefoot的理論真的是無懈可擊嗎?我該為他選擇什麼呢?
很多的專家學者表示,馬蹄是不斷透過演化而來的,馬也曾經有腳趾,有此一說馬腳上的chestnut就是馬腳趾演化的痕跡,在演化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可以高速活動、跳躍並承受身體重量的馬蹄。
frog cleft / central sulcus 蹄叉中溝
heel bulbs 蹄球
bar 蹄支
heel buttress 蹄支角
frog 蹄叉
forg apex 蹄叉尖
collateral groove 蹄叉側溝
sole 蹄底
蹄底是馬蹄底部的提供天然的一層防護,它不承担太大的重量,所以它是輕微的向内凹陷的。蹄叉呈“V”字形,它可以起到緩冲作用,可以幫助馬減輕奔跑时的震盪,通常情况下,蹄叉兩側的蹄叉側溝内部會積蓄許多像泥雜草等異物,所以在摳蹄时需要用蹄勾將這裡的異物清除乾淨,以保持馬蹄的健康。
釘不釘馬蹄鐵,正反兩方都有論戰,但最後的結論是—每匹馬都不一樣,所以給每匹馬的建議都不一樣,這就是看完所有論述的結論。不過總體來說,如果馬蹄是健康的,馬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放牧走在柔軟的土上,barefoot的確是對馬的好的選擇。人類為了讓馬走在柏油路上、拉馬車,幫馬釘上馬蹄鐵,這個影響到了馬在高速衝擊下,整個馬蹄結構幫助釋放壓力的可能性,於是慢慢的馬的健康就受到了影響。當然,有一些馬蹄本身並不健康,馬蹄鐵可以幫助龜裂的馬蹄不再進一步受損,所以的確要根據馬的使用環境、還有馬蹄本身的條件來衡量。
從這個影片,我們可以看出,barefoot v.s. shod的馬蹄落地方式、壓力釋放,還有平衡。
常見的三種馬蹄維護:1. barefoot 光腳 2.shod 釘馬蹄鐵(馬鞋) 3. booted穿馬靴
通常馬靴是在馬蹄受傷時的修養中方案。
一般來說不管是barefoot或是shod,hoof wall像人的趾甲一樣不斷生長,所以每6-8週就必須進行修剪。在擁有Billy的過程中前6週他妾身未明,我既不是他的主人便無法為他安排任何事,他的馬蹄越長越長眼看就快要裂了,後面兩週又剛好遇到暑假沒有人可以幫他修馬蹄,看得我好怕原本健康的馬蹄要是到最後落到得穿馬鞋該怎麼辦,再加上這傢伙很沒耐心愛跺腳,最後都把太長分裂的部分給跺斷了,我就只能買趾緣油不斷保養他的馬蹄,避免進一步的斷裂,我都不住笑了!自從有了他, 我的手指甲常常就是髒兮兮的幫他整理,而我更不是用指緣油這種嬌嫩之輩,他倒是比我金貴多了。
終於明天會有專人來幫他修馬蹄了,經過所有的研究跟思考,我決定讓他保留barefoot,他的快樂與健康才是我的考量,他走在柏油路或水泥地上的機會並不多,而我也會好好選擇以後出外騎乘的路線,讓他可以多走在柔軟的土地上。今天晚上我又得去幫他做全套的足部保養了,把馬蹄外部刷乾淨,內部的土屎清乾淨,再加上厚厚的脂緣油,這樣明天修完馬蹄他肯定是舒服極了!